01电力信息化建设内容
电力信息化主要包括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环节在内的电力生产、传输、消费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和调度、以及实现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生产运行、电力营销和电力企业人财物、协调办公、综合业务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
电力信息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业务应用和保障体系。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电力生产自动化和电力企业管理系统的信息传输和业务集成提供基础支撑。安全防护、标准规范、浮价考核等措施为电力企业信息化提供坚强保障。
02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为提高电厂和变电站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系统,用于各业务部门管理。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指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促进电力行业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在电力行业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迅猛,企业级的信息集成应用全面展开,并开展了信息安全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信息化发展到第四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企业资源计划、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集团控制、人财物集约化、全面预算管理等全面展开。围绕管理创新,进行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变革和重组,组织扁平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通过信息化支撑企业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价值,最终建立起信息化企业。
03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需要依靠应用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BIM、传感等信息技术,为保障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需具备以下基础功能:
①数据中心、数据交换、数据集成、企业门户、信息通信网络等。
②基础电力专用网、公共数据网、虚拟专用网络、卫星网络系统和地面光纤网络搭建电力企业级信息通信网络,对所属企业实现网络覆盖。
③电网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运维管理等。
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的实现,要以数字孪生电网的搭建为基础。数字孪生电网,即在数字空间中建设与物理电网一致的虚拟电网,包括电网系统、电网环境、电网人员以及电网业务。通过虚拟的数字电网,实现电网实时状态监测、电网异常原因诊断、电网发展趋势预测、电网运营策略优化等功能。
数字孪生电网搭建的第一步是建立电网模型,利用电气设计BIM软件Substation完成电网二维原理设计、三维布置设计,接地、防雷系统设计等功能,构建与物理电网一致的BIM模型。Substation软件详情:设计效率提高40%,Substation加快变电站项目交付!
Substation核心系统架构
数字孪生电网搭建的第二步是硬件的布置与数据对接,通过传感器、监控设备、通信网络等技术,获取物理电网的实时运维状态与数据,并将此与电网模型相关联,通过点击电网模型某一构件,查看物理电网的运行状态,达到监控物理电网的目的。
数字孪生电网搭建的最后一步是电网数据导入,将过往的电网数据导入数字孪生电网中,把电网模型与数据逐一关联,预测电网发展趋势,并通过电网运营计划,设置电网数据异常警戒值,分析电网异常原因,优化电网运营策略。
04总结
数字孪生电网的建立,为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奠定了数据基础。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在数字孪生电网的基础上,根据现实运营需要,增添相应的功能性按钮,如电力企业人力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等,即可搭建完整的电力信息化管理平台。